当前位置:北京生活都市网 >> 教育 >> 汉语学不好的三十个后果

汉语学不好的三十个后果

发布于:2020-12-17 来源:网络转载

丰子恺《种瓜得瓜》。

01

太轻视语文

学中文需要付出努力?我出生时会说这种语言。学个锤子!

02

搞不懂语文

怎么才能学中文?有什么学习中文的方法吗?为什么不学中文就学会说中文?为什么孩子学了那么久都没有取得成果?

03

呆板固执

普通人一生至少要学12年汉语。遗憾的是,很多人只学会了死记硬背,强行理解,设置模板,死记硬背论点,写出一堆毫无生气、亮眼的文字,然后从自己的世界里排斥这门学科乃至整个汉语言文学体系。

04

表达低能

网民有几千万,一开口大家都丑。缺乏理性和分析能力,只能在网上随意站队,随意虐街。互联网打开了一扇门,却发现很多人连路都走不了。

05

沟通不良

缺乏同理心和同理心,缺乏尊重和关怀,找不到准确恰当的话语,无法保持愉快的对话。

2020年6月1日,辽宁沈阳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的两名学生在手上画着笑脸庆祝儿童节。(照片/集成电路)

06

繁简混用

“干”“干”“部”“钟”“盈”“盈”没有区别。不懂没关系,但是有人喜欢穿繁体。这叫“不知丑”。

07

字体脱敏

粗体和楷体有什么区别?宋体和圆体有什么区别?我为什么要理解颜刘鸥和赵素?明白了。能吃吗?——小子,我祖宗把字写成花,你都用土埋了。

08

提笔忘字

工具时代的文化悲剧!那些只会用手写输入法的,算了。

09

语感稀烂

从远处看,是一句人话,但从近处看,却是一堆纠结的汉字间注定的爱情。

10

翻译腔重

用翻译口音写,真的不是英语的好表现。很有可能两种语言都没学好,导致表达繁琐。

2017年12月29日,第52届全球生态旅游大使世界总决赛在南京举行。早到的十二位美女进入南京1865创意园,分别写下“爱、福、友、梦”等汉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照片/视觉中国)

11

连累外语

中文不好,更别说翻译了。余光中说,译者必须博览群书,善于使用语言,而且不止一个,而是两个:第一,他应该能够看到最好的,第二,他应该能够自由使用它。把这段话倒过来说,就是很多人汉语学不好的现状。

12

想象力弱

你只能接受最基本的信息,却不能发展联想,创造更丰富多彩的东西。

13

思想贫瘠

文学评论家克莱夫詹姆斯花了40年时间写《文化失忆》。他焦虑地说:“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但现实是,很多人都不在乎自己忘记了什么,比如——名篇,绝妙的想法,奇思妙想。反正我没看过。我不懂又有什么关系?

14

强立人设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只是在微博上装文人的偶像明星。

15

抗拒新词

是0202。学一些新单词并不可耻。知道的多更好玩。

2019年11月1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广告40周年展览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广告博物馆举行。图为经典广告语言的马赛克作品。(照片/视觉中国)

16

沉湎旧词

0202年了。不要用僵尸流行语和让人挖脚趾的话吓唬人好吗?

17

乱掉书袋

读书是好事,读书是好事,引用是好事,但只有引用,甚至误用、误用、滥用才会本末倒置。

18

鹦鹉学舌

只能用别人的话、言论、观点、想法来表达,缺乏分析、归纳、整合、消化的能力,就像一台无脑的录音机。

19

越俎代庖

作者本人并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曲折的思想和想法,但有些教育者知道。不仅知道,还要确定:孩子死记硬背,不按标准答案写,这是不对的,毫无疑问。

20

母语苦手

语文水平止于初中,很难组成朋友圈。标点符号从来不被重视,举手之劳就会出现错别字和病句。没有人要求你有卡尔维诺那样成熟的头脑,但不要看起来像动物,好吗?

2018年5月2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考备考期间,高三学生晚上自习。(照片/集成电路)

21

娱乐至死

什么都看,就是不看书。什么都想,但不要想太深。我什么都在乎,但我不在乎我的文化缺失。假装什么都懂,却不知道。

22

阅读失能

要么不学,要么乱学,要么只看参考书考试书,只看成功学和厚黑学——。这些不是书,最多是你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肥料。

23

无脑跟风

阅读范围仅限于畅销书排行榜、名人推荐书、企业捐赠书,嘴里全是不知名的so的网上新词和他自己的话,满是老生常谈,不以为耻。

24

胡乱出书

目前很少尊重书法。你会写作吗,用一点钱,你能出版一本书吗?如果一本书缺乏智能,缺乏审美,缺乏社会价值,那它就没有卫生纸那么柔软好用。

25

甘于平庸

英国作家尼尔盖曼说:“图书馆意味着自由、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观点和自由交流。他们指的是教育(这个过程并没有在毕业那天结束)、娱乐、创造避风港、获取信息。”当你愿意和身边的人平庸,拒绝阅读和输入的时候,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被禁锢了,封闭了任何改变的可能。

2017年4月3日,鲁迅纪念馆在上海举办了题为《鲁迅的读书生活》的展览,展示鲁迅读书、写作、编辑、翻译书籍的经历。鲁迅是中国教科书中出现频率最高、争议最大的“时代符号”。(照片/视觉中国)

26

耽于安逸

“不看书有罪吗?不知道这篇文章/这个作家/这个想法/这个流派有罪吗?我不会看的。我以为会容易些。怎么回事?”

27

附庸恶俗

余光中认为附庸风雅是一件好事:“优雅和一些人在竞争成为附庸。即使嘴是假的,也说明优雅在掌权,模式依然存在,至少带着一些敬畏。”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断然抛弃了语文的快乐和美好,愿意“随俗”,靠清爽的随笔、笑话、口头问候、短视频和一切不需要动脑的消遣生活。

28

互相耽误

有多少语文老师能做到语文凛然,对文学充满热爱,教学方法有独到的经验,分阶段认真教学生?公立学校知识结构陈旧、观念陈旧、创新困难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教育的常态。另一方面,又有几个孩子能不把语文老师气死?

29

本末倒置

文化被权力打败,权力控制文化。就是不配。这是素食。从远处看,它是一个老拳击手,从近处看,它是马保国。

30

浑浑噩噩

看了之后,不知道上面的问题哪一个存在。还转发给朋友嘲讽:你看,这篇文章是在骂你吗?

作者|詹腾宇

原标题——语文学不好的三十个后果(卷2020)

首次发表于《新周刊》 576

标签: 语文 鲁迅 自己的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