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生活都市网 >> 教育 >> 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现状:压力主要来自学习 家庭氛围越差 心理负担越重

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现状:压力主要来自学习 家庭氛围越差 心理负担越重

发布于:2020-12-09 来源:网络转载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承载着父母全部的爱和希望,他们一方面生活在父母为自己提供的爱的暖阳里,另一方面,也被高期望、零沟通、强制性等种种压力裹挟着,'s的角色而言,与父母相比,孩子是被动的接受者,孩子必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为了你好”的爱。

在这种“爱”的压迫下,很多孩子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理解和重视,情绪得不到解决。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儿童坠楼、校园暴力、反叛等事件时有发生,我们不得不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背景,腾讯育儿联合企鹅童话面向社会发起调研,旨在了解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本报告重点包括:

青少年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任务和考试,父母对成绩期望越大,孩子的压力越大。

家庭教育方式、氛围是否和谐,影响孩子的性格、社交、和情绪发泄方式。

10%左右的家长很少关心孩子身心发展,超四成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近三成学校虽然开设了但并不怎么上。

对于孩子坠楼等极端行为,超八成家长认为是孩子的“抗挫能力差”。

青少年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任务和考试。父母对成绩的期望越大,孩子的压力就越大。70.2%的家长表示孩子心理素质“还可以”。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任务和考试(69%),其次是人际关系(15.7%),学习阶段越高,孩子的学习压力越大。

父母对成绩期望越大,孩子的压力越大。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要求孩子成绩“优秀”,而“压力大”的比例明显高于“只是努力”、“成绩不重要”的比例。

在孩子的成长和一路学习中,离不开“分数”。小升初,看分数,分班;先升,看分数录取;没有成绩进不了大学。分数几乎成了一个孩子“前进”的唯一标准,也成了决定未来的唯一标准。

父母每次都要求孩子取得好成绩。结果,他们造成了很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障碍,尤其是在高考中。孩子为了学习,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会牺牲大量的玩耍时间和爱好。即使不想,也要学习,内心可能很容易抗拒。

孩子内心不快乐,没有真正的快乐。长此以往,结果可想而知。

家庭教育方式、氛围是否和谐,影响孩子的性格、社交、和情绪发泄方式。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用户中,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51.9%的孩子更愿意与父母沟通,其次是“放在心里”(35.1%)或“大哭一场”(33.9%)。

如果经常被打骂、发脾气,则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和沟通欲下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从不”打孩子或对孩子发脾气的孩子中,选择“与父母沟通”的比例(64.5%)明显高于“经常”打孩子或对孩子发脾气的孩子(36.4%)。因此,当遇到麻烦时,选择“藏在心里”的孩子中比例最高的往往是挨打或发脾气(46.3

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表情等肢体语言。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他们会首先通过观察父母脸上的表情来判断父母是否生气,所以如果父母经常发脾气,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首先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变得“照脸办事”,让孩子没有自我认同感。其次,孩子会害怕父母,对父母的信任会下降。当他们遇到麻烦或麻烦时,不会告诉父母,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严重影响着孩子对父母的倾诉欲、社交。

争吵越多的家庭,孩子倾诉欲望越低。

根据调查数据,一个家庭越是吵闹,孩子就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与父母沟通的“非常和谐”家庭的孩子比例为61.5%,而“吵闹”家庭的孩子比例仅为21.8%。

相应地,家庭关系越不和谐的孩子越喜欢“把烦恼藏在心里”(51.4%)。

争吵越多的家庭,孩子沉迷于网络的概率越大。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用户中,43.7%的“吵闹”家庭子女沉迷网络,而只有18.2%的“非常和谐”家庭子女沉迷网络,远低于前者。

争吵越多的家庭,孩子社交圈越少。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34.4%的“家庭氛围非常和谐”的孩子在学校有很多朋友,远高于来自“吵闹”家庭的孩子(仅19%)。

争吵越多的家庭,孩子性格越内向。

调查数据显示,58.6%的“家庭氛围非常和谐”的孩子性格外向,55.1%的“家庭吵闹”的孩子性格内向。

孩子性格越内向,负面情绪发泄方式越内敛。

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内向的孩子更倾向于自我消化自己的情绪,而外向的孩子会选择一些露骨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比如“和朋友说话”(63.9%)、大胆发泄(69.9%)或者“和父母沟通”(63.7%)。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许多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家庭氛围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且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但这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够的。物质满足是最基本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关心,陪伴,可以让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也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

10%左右的家长很少关心孩子身心发展,超四成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近三成学校虽然开设了但并不怎么上。

根据调查数据,父母更关注孩子的整体身心健康发展。参与调查的家长中,近六成“学习与心理健康发展并重”,近三成“心理健康重于学业成绩”,只有10%左右的家长很少过问或从不关心。

“从未关心”的群体中,父亲占大多数。

本次调查中,76.9%的家长表示会经常与孩子沟通学校的事情,21.7%的家长表示会偶尔沟通,只有1.4%的家长“从未”与孩子沟通过学校的事情。

根据参与调查的状况,父亲“从不”沟通的比例略高于母亲,“经常”沟通的比例略低于母亲。

除了家庭,学校是孩子成长第二重要的环境。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团队的素质,同学之间的友谊,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学校很少关注。参与本次调查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所在的学校约有50%开设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但其中29.6%的学校“不开设课程”,甚至有46.2%的学校不开设相关课程。

家长和学校应该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要想在“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好一个学生,我们不仅要依靠学校或家庭,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方面,父母要扮演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监督和陪伴好孩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双管齐下,让孩子全方位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坠楼等极端行为,超八成家长认为是孩子的“抗挫能力差”。

如何看待我们社会频繁出现的青少年自杀现象?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抗挫折能力差”(81.5%),其次是“太悲观,自尊心低,找不到自己的价值”(70.2%)。

事实上,很难用“现在的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太差了”来解释越来越多的孩子有自杀倾向或者有极端行为就像成年人觉得生活压力很大,承受不了一样,时不时会有极端的想法。这种极端的负面情绪是很多压力的产物,比如学习压力、家庭矛盾、在学校被孤立或欺负等。

基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思考以下几点:

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父母是不是参与的过多。

我们这一代人总说和父母有代沟,因为他们是老一辈的思想,觉得不能完全理解我们。但现在我们换了角色,做了父母,我们是否也“发扬”了这种相互的不理解?

说到底,父母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过多的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害怕走弯路,做不好,将来吃亏。他们会和孩子一起焦虑、焦虑,只要不遵从自己的意愿,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精力都集中在孩子完成自己的安排上,从而忽略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当这一切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展时,家庭矛盾可想而知。所以,父母可以给孩子做生活安排,但当出现矛盾时,父母不要考虑自己的困难,也要听孩子想说什么。

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道路。

父母在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下无法呼吸。他们不希望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在他们的孩子身上。他们希望他出生时有选择权。为了让他们以后过得更好,他们按照各种标准来衡量孩子,这让孩子的生活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书面剧本,无论是目的还是过程。一旦表现不好,编剧就会烦躁,烦躁。

这可能是孩子极端抗拒父母的原因之一。

“放手”就是允许孩子走弯路,犯错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稍微宽松一点就会懈怠。长远来看我该怎么办?

但事实证明,父母控制越严格,孩子对生活失去控制的概率越大。即使孩子在学生时代按照父母的要求走下去,进入成人世界之后,也一定会经历一段失控的生活。

父母不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剧本,但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舞台来陪伴和鼓掌。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定义好舞台的界限,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跳得很好。

标签: 孩子 父母 家庭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